幽馥玉朵暑中寒——栀子花 宋代诗人很有几位写诗赞颂栀子花的。杨万里《栀子花》写到:“树恰人来短,花将雪样年。孤姿妍外净,幽馥暑中寒。有朵篸瓶子,无风忽鼻端。如何山谷老,只为赋山矾。”朱淑真《水栀子》:“一根曾寄小峰峦,苫葡香清水影寒。玉质自然无暑意,更宜移就月中看。” 王义山《栀子花诗》:“当年曾记晋华林。望气红黄栀子深。有敕诸官勤守护,花开如玉子如金。此花端的名薝卜。千佛林中清更洁。从知帝母佛同生,移向慈元供寿佛。”这些都角度不同,各有千秋。 在校园行政楼靠多媒体厅一个角落里,长着一棵栀子花树。如今,有些花已经盛开了,大多还是含苞欲放。看到那洁白的呈高脚玉杯状的花朵展现在人们面前,一种清新香气给人带来凉爽的意味。观赏后,不禁想要摘下两朵带回寝室,养在瓶子里。寝室里虽然没有风,它依然芬芳四溢,久不消失。 栀子花虽是普通的常见花,但却成名很早。在《汉书》中就有“栀子国”的记载。南朝大诗人谢眺有《咏墙北栀子》:“有美当阶树,霜露未能移。金黄发朱采,映日以离离······”诗中说栀子绿叶拒霜,青黄相济,开出白色的花朵,结出金黄的果实,在群芳中堪称一杰。 栀子花又名栀子,黄栀子,为龙胆目、茜草科、常绿灌木,原产印度,很早传入中国。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,但忌强光暴晒,适宜在稍蔽荫处生活,在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只能作温室盆栽花卉。宜用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轻粘性酸性土壤种植,是典型的酸性花卉。可用扦插、压条、分株或播种繁殖。较耐寒,耐半阴,怕积水,要求疏松、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。 栀子植株大多比较低矮,高1~2米,干灰色,小枝绿色。单叶对生或主枝三叶轮生,叶片呈倒卵状长椭圆形,有短柄,长5~14厘米,顶端渐尖,稍钝头,叶片革质,表面翠绿有光泽,花单生枝顶或叶腋,有短梗,白色,大而芳香,花冠高脚碟状,一般呈六瓣,有重瓣品种(大花栀子),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,花药露出。浆果卵状至长椭圆状,有5~9条翅状直棱,黄色或橙色,花期较长,从5~6月连续开花至8月,果熟期10月。花、叶、果皆美,花芳香四溢。 另外,栀子花往往和月亮联系在一起,因栀子多在夜里盛开,沾了月的灵气,所以栀子花给人冰清玉洁的感觉,虽然没有牡丹的娇艳,却不失荷花的妩媚,宛如小家碧玉般清秀隽永。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,栀子花是天上七仙女之一,她憧憬人间的美丽,就下凡变为一棵花树。一位年轻的农民,孑身一人,生活清贫,在田埂边看到了这棵小树,就移回家,对她百般呵护。于是小树生机盎然,开了许多洁白花朵。为了报答主人的恩情,她白天为主人洗衣做饭,晚间香飘院外。老百姓知道了,从此就家家户户都养起了栀子花。因为栀子花是仙女的化身,女人们个个都戴着她,真是花开遍地,香满人间。有位长得娴淑优雅的清纯少女,她有个洁癖,就是喜欢白色系的东西,从身上的衣着至居家的一切家具,都是使用白色的。她是一位虔诚的信徒,经常祈求神,祈求将来能嫁给一位与她同样清纯的夫婿。 在某个冬天的夜里,有人来敲门,她开门一看,竟是一位穿着白色衣着和长着白色翅膀的天使,天使对她说:“我是纯洁的天使,我知道在这世界上有位可以与你匹配的纯洁男性,所以特地赶来告诉你。”并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对她说:“这是一颗天国里才有的花种子,你只要将它种在盆钵里,每天浇水,第八天它就会发芽,枝叶也会慢慢地茂盛起来,而最重要的是,你必须天天保持身心的纯洁,而且要每天吻它一次。”当少女还没有来得及问清花名时,天使已消失在黑夜里。 少女依照吩咐小心的栽培这颗种子,终于看到它开出纯白典雅的花朵。算算日子也已一年了,就在这天夜里,天使又出现了,女孩高兴地述说那朵清香的美丽花朵以及一年来的心得。天使就说:“你真是位圣洁的少女,你将可以得到最清纯的男士来与你搭配成双。”说完,天使的翅膀竟落了下来,变成一位英俊潇洒的美少年。他们终于配成双,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。这纯洁典雅漂亮的白色花朵,就是栀子花。 湖南省岳阳市的市花即为栀子花。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乡是中国栀子之乡,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。汉刘向《名医别录》和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均载:“栀子生南阳东南川谷。”独特的三面环山地理造成的湿润气候及粘石土、砂质壤土,非常适合栀子的种植和生长,所产栀子品质上乘、质地优良。近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抓住栀子极大的药用价值及染料功能,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,使栀子成为促民致富的“摇钱树”。至目前,唐河县围绕山区发展栀子种植达13万亩,占全国种植量的半数以上,吸引北京中商集团投资4000 余万元建起全国首家大型栀子色素提取中心,年加工栀子干果2万吨,提取食用天然色素300吨,创产值2亿元,实现栀子就地转化升值。 栀子花枝叶繁茂,叶色四季常绿,花芳香素雅,绿叶白花,格外清丽可爱,为庭院中优良的美化材料。它适用于阶前、池畔和路旁配置,也可用作花篱、盆栽和盆景观赏,花还可做插花和佩带装饰。果皮可作黄色染料,木材坚硬细致,为雕刻良材。除观赏外,其花、果实、叶和根可入药,有泻火除烦,清热利尿,凉血解毒之功效。 最后让我们以明代沈周的《栀子花诗》结尾:“雪魄冰花凉气清,曲栏深处艳精神。一钩新月风牵影,暗送娇香入画庭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