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焖元子制作技艺、武汉童谣入列武汉非遗名录
©原创 2018-01-04 10:02 欧阳春艳 周满珍[size=1.6]
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4日讯 3日,武汉市文化局正式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29项传承悠久、地域特色鲜明,历史、文化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突出的非遗项目榜上有名。
据了解,这些项目涵盖民间文学、传统音乐、传统体育、传统美术、传统技艺、传统医药、民俗7大类。至此,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167项。 这些项目具有鲜明的特点: 一是汉派地域特色浓郁。这29项非遗项目个个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都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,都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乡愁。如:武汉童谣、黄陂僵狮子习俗、叶开泰传说、武汉糖画、武汉黄焖元子制作技艺等项目。 二是传统工艺项目荟萃。本次公布的项目名录中,传统工艺项目达到21项,占到项目总数的70%。这些项目除了地域特色明显、历史传承完整外,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,都是通过匠人手工劳动实践完成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、美学价值。比如:武汉玉雕、汉派石雕、楚韵铜雕等。 三是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。武汉的汉派文化植根于楚文化,博大精深的楚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文化瑰宝,而且绵延至今。这次非遗项目中的传统青铜打击乐器制作(编钟)、楚式古乐器制作(古琴、古瑟)十分抢眼。此外,还有楚风布画、楚地合香等。 四是老字号项目重点突出。本次公布的项目名录中,涵盖了一批国家级、省级老字号传统技艺项目,主要是饮食类项目,如武汉五芳斋汤圆制作技艺、新洲汪集鸡汤制作技艺、武汉老谦记传统豆丝制作技艺等,都是伴随着武汉人成长和回忆的老味道,是舌尖上的非遗。 五是填补了城市非遗的空白项目。如武汉童谣、邵氏开元酿酒技艺、古建筑营造技艺(传统木工技艺),这些项目都填补了武汉非遗项目的空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