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建议武汉市拍摄武汉地铁建设纪录片
胡全志
武汉地铁至今已开通运行有1、2、3、4号线共四条线,未来5年中还将新增10条线路,其中5 条线路已动工。今年底,地铁6号线 将建成开通。2017年,地铁2 号线北延线至机场、7号线一期、8号线一期都将开通,到2020年平均每年开通2条地铁。这是建国以来武汉城市建设史上的最大盛事,也是最伟大的建设工程。
武汉是“中国桥梁设计建造之都”,素称“桥城”,在长江上已建8座大桥,在建3座,共11座。未来还将打造“地铁之城”。可是,伴随着这么重大的建设工程,却没有系统地策划拍摄桥梁建设和地铁建设的纪录片,给后世留下历史的踪影,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。一座有品位的城市,不仅具有博大的建设胸臆,还应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。
1955年到1957年,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《长江大桥》新闻纪录片。2007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0周年之际,中央电视台原计划拍摄一部长江大桥纪录片,可惜因选题方向调整而搁浅。从长江二桥建设到鹦鹉洲大桥落成的7座大桥,都没有制作播放一部相关建设过程的电视纪录片。地铁建设也是如此,广大市民只知道城市在建地铁,但不知道地铁是怎样建成的。市民无法享受城市建设的知情权,也无从感受地铁建设中的超级工程与奇迹。
近年来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南京、深圳、青岛、香港等城市,纷纷配合地铁建设,先后制作了相关纪录片,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城市迈向地铁时代的过程,为城市留下了不朽的记忆。如北京有央视拍的纪录片《超级工程》、还有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联合拍摄、英国独立电视台(ITV)制作的大型纪录片《北京地铁系统》,以30多种语言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;上海有《伟大工程·上海地铁》、青岛有地铁纪录片《轨迹》(共6集)等等,这些纪录片,向人们解读和传达着城市时代节奏和时代精神,是宝贵的城市史料和档案。
为此,向市政府建言,以地铁建设为标志,今后城市特大、重大建设项目,都应计划拍摄相关电视纪录片,以彰显武汉精神以及城市跨越感、成就感。
一.2008年4月,《武汉市城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收集管理规定》颁发实施,对城市交通建设、环境生态建设、重点区域市政设施配套建设、公共建筑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收集管理作了明文规定。据了解,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收集的多是纸质档案,声像视频类档案比较有限,记录重在建成结果而忽略建设过程,其档案资源化开发利用率不高,缺少开放展示平台,难以满足宣传城市与普及成就的需要。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,一些沉睡在档案馆里的重要记录需要被唤醒。而拍摄相关电视纪录片,既有现实宣传意义,又有历史档案价值,荟萃城市政治、经济、科技、人文成就,两全齐美,一举多得。
二.建议我市在地铁、桥梁规划建设审批环节中,将拍摄纪录片和声像档案费用纳入项目工程预算中,纪录片拍摄与项目工程同步进行,同步验收。纪录片不是单纯地记录建设过程与运营进展,而是着眼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大立意,展现武汉人共同承受、共同期待、共同支持地铁建设的前所未有的凝聚力。
制作的纪录片通过电视适时向大众传播,并计划将各大重点项目工程按类别汇编成一部纪录片总集。
三.武汉市档案馆、城建档案馆以及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,应高水准做好纪录片摄制、归档工作,建立培训专业人才队伍,必要时,可委托电视台或相关专业公司策划制作。纪录片可在城建档案馆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。
四.当前我市可重点针对地铁建设策划摄制一部(集)有代表性的地铁建设纪录片,全方位记录武汉地铁建设工程从决策、规划、管理、融资、建设、运营中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。同时,针对武汉桥梁建设工程,计划拍摄系列建桥纪录片,真实完美再现桥梁设计建造之都的魅力。
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